前言
中国内地免税产业在“双循环”战略推动下迎来结构性调整,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目前已形成离境退税、市内免税、海南离岛免税等协同互补的多层次体系,覆盖不同消费场景,港商应好好把握商机加快发展内地零售业市场。
境外旅客“购物退税”便利化
离境退税针对在内地居住不超过183天的外国人及港澳台地区同胞,对其购买的退税物品退还增值税(目前普遍商品适用13%税率),离境时间需在购物后90天内。除“先缴税、离境退”外,“即买即退”服务现已在全国推广,旅客在指定商店购物时可当场退税(另扣除2%手续费)。
今年4月起免息配资公司,退税门槛从500元下调至200元,现金退税限额提高至2万元。需注意,海关一般都会仔细检查所有办理退税的商品,笔者也出现过因改衣商品留在内地而不能在机场给海关现场检查,从而不能办理申请退税的情况。
对香港人常去消费的深圳而言,此前旅客必须通过宝安国际机场或蛇口邮轮母港离境才能退税,受惠人士有限。2024年12月,深圳文锦渡口岸启动离境退税试点,自此深圳成为大湾区首个实现海陆空全类型离境退税的城市,为陆路口岸旅客提供便利。
免税购物新体验
市内免税店设于指定的城市中心,针对60日内离境旅客(含中国籍)采用“店内买单、口岸提货”模式,出境旅客购买免税商品不设购物限额(需符合自用合理数量)。免税商品价格优势显著,部分商品仅为专柜价格的7至8折。
市内免税店经营的商品目前限于19类,包括食品饮料;眼镜;家用医疗、保健及美容美发器材;小家电(不含手机);摄影设备及其配件;可穿戴设备等电子消费产品;文具玩具;运动用品;箱包、鞋靴、纺织品、皮革服装等等。
推动海南产业升级
乘飞机、火车、轮船离开海南岛到内地其他城市(不含离境)的旅客,可每年每人在10万元的免税额度内购买45大类商品。提货方式包括“指定区域提货”、“邮寄送达”拓展至“担保即提”、“即购即提”。目前海南已有12家离岛免税店,受旅客欢迎的主要包括化妆品、名牌手袋和衣服、手表等。
海南另一具优势的政策为“加工增值30%货物内销免关税”。通过此政策,海南的厂家不需负担进口料件的关税,成本下降,令其卖到内地城市的销售价格更有竞争力。目前落户海南设厂享受此政策的主要包括医药制造、医疗机械、农副产品加工和食品行业(例如巧克力、咖啡)。预计未来有更多高附加值以及自动化制造的生产行业选择于海南自贸港生产进而内销。
免税产业将会带动内地相关产业链的发展,预计未来将从试点城市扩展到更多的城市,形成内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香港地区与内地消费市场的税差优势正逐步收窄。港商一方面可积极探索在内地的新市场与新零售模式,结合“免税+文旅”开拓增长空间;另一方面,港商应加强发展自身品牌和购物体验、好好宣传在港享受服务的特色,以留住本地客人和旅客,继续擦亮香港购物天堂的金漆招牌。
本文由普华永道南中国区税务市场主管合伙人王舜宜撰写免息配资公司,并刊载于香港财经媒体“湾区之道”专栏。
富灯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